文章ID:112时间:2025-04-18人气: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出品 | 网易科技《态度AGI》
2025才刚开年,明星公司就已经开始就经营问题进行回应。更多人开始预测:2025年是大模型考验年,应用爆发年,商业化淘汰年——
一切都指向了落地、变现。
时间回到2022年底大模型爆发之初,当巨额资本涌入基础大模型企业时,九合创投创始人没有投任何一家。他认为模型能力是基础,但更重要的是必须“有用”。
而时间再往前,他在2017年就投资了深度学习框架公司OneFlow,被认为是提前捕捉到了模型规模化发展的潜力。
作为百度创始团队“百度七剑客”之一,看得懂技术的王啸,常被认为是个技术派的投资人。
过去几年,他认准大模型将带来结构性机会,并持续押注。2023、2024连续两年,九合创投所投项目的AI含量都达到了50%。
过去,九合创投投资了自动驾驶公司Momenta、国内“医疗AI第一股”鹰瞳科技、aigc企业彩云科技、数据标注公司龙猫数据、AI娱乐助手心影随形、AI短视频内容平台CreativeFitting(井英科技)、游戏产业链AI赋能平台行者AI……
王啸的投资逻辑很清晰:瞄准行业,寻找将大模型能力与行业场景结合得最好的团队。
“发现一个,我就投一个,把认知变成创始人实现梦想的助力。”
他这样说道。在王啸看来,由ChatGPT引发的AI浪潮不仅仅是技术的进化,更是商业模式的深刻重塑。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平台依靠流量分发获得抽成,本质是通过广告变现,核心指标是用户规模和留存率,容易出现头部效应,赢家通吃。”王啸解释。王啸认为,区别于过去互联网时代主导行业的“流量模型”,这波大模型所产生的是服务价值。其盈利模式则是通过智能体提供服务来收费,提高人效比,存在多赢的可能性。
他强调PMF(产品市场匹配度)的达成。
“用户愿意为你付费,这就是PMF”,他希望找到的是商业逻辑清晰,能够完成闭环的项目。王啸直言,很多创业公司之所以失败,就是因为没有实现PMF,而如今的创业环境则对PMF提出了更高要求。与此同时,他鼓励企业出海。
他认为,今天的AI创业者应该是”生而全球化“的一批人。
“一样的服务,为什么只赚人民币,而不去赚美金?”他的答案更是简单直接。在他看来,大模型的跨语言属性和全球通用性为中国创业企业带来了天然的全球化机会。AI服务不再局限于某一特定市场,而是从诞生之初就能面向全球。
总而言之,王啸的视野,不止于大模型能做什么,而是“如何落地”以及“如何产生回报”。他认为,AI是结构性机会,全球化是结构性机会。
面向未来,2024年最后一天,九合创投发布文章:向远望,向内求,向前走。
网易科技:我发现您在2017年的时候就投了OneFlow,当时就认准未来会有大模型了吗?
王啸: 我当时确实认为未来会有大模型。最早是小模型、小数据,但我认为如果要解决一些核心问题,就需要大模型和大数据。大模型的训练框架,不管是不是“大”框架,本身作为框架就是有价值的,这是可以推断出来的。
我觉得之前的小模型只能用来做比如人脸识别这样的事情,但无法解决更大、更有意义的问题。人工智能的发展,往后一定是走向大模型的趋势,只有大模型才能真正解决问题。
不过,当时还没有预见到像OpenAI这样的产品形态。如果多想一步,或许能在这个方向投的更早。当时大模型需要用什么样的数据还不确定。实际上,最大的数据信源就是互联网数据,而如果能把互联网的语言数据和其他数据整合在一起,二者结合就是一个OpenAI的逻辑了。
这个逻辑是可以推出来的,但不一定是适合我们参与的项目。
网易科技:了解到2023年,九合出手投资的项目中,近50%都和AI相关。2024年这个数据有什么变化吗?
王啸:今年还是基本接近50%,加上具身智能和AI相关的产业链,比如AI与先进制造、能源科技等的交叉领域。
网易科技:国内通用模型这一块,九合没投是吗?
王啸:没有。大模型的资源竞争太激烈了,对大厂来说都是非常大资金投入。
网易科技:所以,大厂之外的创业型公司,比如像“AI六小虎”,面临的挑战不会少?
王啸:我觉得他们确实更难,虽然都宣布融到了一些资金,融资金额通常是几十亿、十亿人民币的量级,但这样的资金远远不够。基座模型这一块,我觉得已经很难再有初创公司的机会了。
网易科技:聚焦到AI赛道,九合投的都是哪些领域的公司?为什么看好这些领域?
王啸:九合投了AI短剧(视频生成)、游戏创作、AI+猎头、具身智能、具身智能软硬件通用底座等。
大模型提供的是基础能力,并不等于好的产品,需要创业公司尝试细分领域,结合行业里的数据和know how,把AI的能力具体运用在某个行业里。
比如AI猎头,能通过大模型获取信息,提高人才和职位的匹配速度和效率,如果发展为平台,有可能产生一个百亿级收入的公司,它拉通了产品服务能力,重新做分工和组合,提高人效比。
网易科技:在这些领域进行具体投资时,您如何筛选投资标的?
王啸:我的核心观点是,大模型必须“有用”。仅仅用来聊天,作用有限。
现在的聊天类模型,包括ChatGPT,日活用户的增长也是明确可以看到天花板的。本质上可能还是因为聊天不是一个太刚需的东西。当然,它在知识问答、信息获取这些工具性应用上还是有价值的,但其用户粘性和需求的刚性程度还是有待考量。
我更看好的是大模型在特定场景中提升服务效率的能力,比如秘书、美工、程序员、医生、老师、猎头等高端服务场景。可以把服务行业里边稍微高端的领域拉出来,看看大模型能在里面起到多少提效的作用。
网易科技:会不会担心模型能力的提升,会覆盖现有AI应用类产品的功能?
王啸:我觉得不太会覆盖。因为服务是一个闭环过程,而大模型只是在其中起到加速的作用,类似于核心工具的角色。以猎头为例,这项服务需要与企业接触拿到招聘需求,也需要与候选人沟通整个流程,大模型并不能完全替代这套闭环服务。
大模型更像是“发动机”,它可以为汽车提供动力,但造一辆完整的汽车仍需要一整套系统和流程。类似的,大模型只是提供了一种核心能力,但最终应用场景的丰富性和深度开发需要企业自己去构建。正如中国移动和微信并存一样,模型升级也不会直接覆盖掉所有具体应用。
互联网是流量逻辑,大模型是服务逻辑
王啸:我认为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商业逻辑。过去的互联网平台,核心是流量模型:通过优质产品吸引用户、留住用户,再通过广告分发用户注意力,最终实现商业变现。无论是百度、腾讯,还是阿里、京东,它们本质上都是流量分发的逻辑。
而大模型则更像是服务模型:直接为用户提供有价值的服务,用户为此付费。服务模型的核心是基于大模型提供的能力减去投入成本,这中间的毛利就是商业价值。
企业需要在高价值服务与大模型能力之间找到平衡点,比如在当前阶段,教数学可能不行,但教语文、英语已经可以做到。因此,核心是找到能提供端到端服务的商业模式,而不是停留在提供工具型能力的阶段。
网易科技:如果是服务的逻辑,那是否意味着企业对行业和场景的理解需要非常深刻?你怎么能看出这个应用能有更高的天花板?
王啸:我觉得这件事情谁也无法轻易下判断。但是创业者至少对行业的理解度要够,他连行业也不理解那就完蛋了。这种行业理解能力是基础,然后再结合VC的资金和大模型的能力。
网易科技:去年到今年,你们在AI方面的投资节奏是怎么样的?
王啸:去年我觉得我们在AI应用上节奏稍微快一点,今天看了很多行业,但还是要找到那种特别想下手的部分。
网易科技:为什么?卡在哪里?
王啸: 核心原因还是当前模型能力与实际需求之间的匹配度不够。一些需求场景的完成度仍然较低。比如人脸识别需要99.9%的准确率,才能满足应用要求,否则可用性会很差。而目前的大模型可能经常“胡说”,错误率还很高,难以解决高精度场景的问题。
模型的能力需要进一步提升,需求与模型之间的适配度也需要打磨,也就是我们常说的PMF。未来的机会可能在于细分场景的深度开发,比如通过调用多个模型、结合行业算法来弥补通用模型的不足。
网易科技:你现在投的那些应用你觉得达到了吗?
王啸:有一些已经达到了。
网易科技:您在选择投资团队的时候,有什么标准吗?可以结合您投资的公司。
王啸:我们优先看团队在行业内的深耕能力。比如,招聘行业如果传统猎头服务做得不错,那么AI招聘才有可能成功。相似逻辑也适用于游戏、教育等领域。
如果团队没有行业经验,就很难形成强有力的AI应用,单靠大模型接口无法实现突破。核心还是你要有洞察能力和对认知的积累。
网易科技:在2024年投的项目中,是什么最终打动了您?
王啸:关键是它把模型能力用到了一个完整的商业闭环里,形成了相对端到端的解决方案。如果模型无法形成闭环,那就是在忽悠人。
闭环的意义在于,它能满足一个明确的需求,让用户愿意为此付费。比如,如果它能提升我的英语能力,或者让我看到高质量的短剧,我就可能愿意买单。
或者面对ToB市场,能给文旅局开发某个项目,对方愿意为此支付,那也是闭环。如果再做10到20个类似项目,就能达到几千万的规模,进一步发展到几个亿,甚至IPO。
AI创业者应“生而全球化”
网易科技:关注到九合投了一个AI短剧项目(井英科技),现在已经开始盈利了吗?
王啸:在美国已经开始盈利了,他们自己有APP,单月营收上百万美金了。
网易科技:为什么选择面向国外用户,为什么不做国内?
王啸:一样的服务,为什么只赚人民币,而不去赚美金?成本是一样的,当然要选择更高价值的市场。此外,国外的短剧市场还没有像国内那样经历过激烈的竞争和“清洗”,用户的新鲜感和接受度更高,更容易形成商业化闭环。
网易科技:很多AI创企,比如MiniMax,Day One就选择了出海的策略,是出于什么考量呢?是因为海外用户的付费习惯更好吗?
王啸:这是一方面。但主要还是大模型本身就是一个全球化的技术,没有语言障碍,它更偏向语义层次的模型矢量空间,天然适合跨语言的应用。比如,我们描述“红茶”的概念,无论是中文还是英文,其背后表达的语义是一致的。
所以,从技术本质上来看,大模型的应用具备全球化的优势,天然是个全球化的事儿。
其次,很多海外的AI模型都是提供API与开源的,对于初创企业的生态比较友好。
第三,海外用户已经被ChatGPT与市场教育过,对AI产品接受度较高。
这对中国的AI企业来说是一个机会,和美国的企业一起,站在同一个起跑线上,面对更大规模的市场。比如Facebook的用户规模都是几十亿级,而微信主要用户是中国的14亿人口。
网易科技:如果这些AI企业面对的是全球化的市场,那竞争力会在哪?短板呢?
王啸:我们的用户运营,对需求的把握度,对产品的理解度,我觉得都是可以的。中国有工程师红利和最勤奋的创业者,有很强的产品定义能力,效率高、迭代快。
短板主要在于,对于美国市场的了解程度,以及ToB客户对于本土企业的倾向性。
网易科技:您今年思考的比较多的一个问题是什么?
王啸:大模型用在哪比较合适,哪能够商业化。发现一个,我就投一个,把认知变成股权资产。
网易科技:对比2023年,您觉得2024年AI投资领域最大的变化是什么?这个变化是机遇还是挑战?
王啸:相比2023年,2024年我们并没有太多的变化,反而是市场变了。
市场上大家一开始都在投大模型,从今年开始投资应用公司。我们从一开始就坚定的投应用,今年继续关注AI和垂直行业、细分领域结合的机会。
网易科技:明年九合可能会有哪些规划?
王啸:我们第五期人民币基金的募集接近尾声,正在扩充硬科技、生物医药和全球化方向的投资团队,会保持投资节奏,继续在AI、硬科技、先进制造、生物科技等领域布局。
网易科技:有没有什么更加确定的事情?
王啸:首先是大模型这块,它是个结构性机会,刚开始大家不一定有这个共识,现在肯定是已经形成了完全的共识。
第二个是提供服务要有价值,要提供端到端的闭环服务,如果只是提供图片、文章、PPT,价值有限。
第三个,如果有能力还是做全球化业务,这个认知我觉得是有迭代的,起步就往全球化去走。
总之AI是结构性机会,全球化是结构性机会。
网易科技
2024
年重磅推出系列对话栏目《态度
AGI
》。本栏目以
AGI
为题,将对话
100
位
AI
专家、企业家、投资人。截至目前,已专访,,王仲远,闫俊杰,等
AI
领域热门人物。为了深入洞察产业变革,跟踪人工智能动态,栏目特别开辟全新系列《态度
AGI
——投资人系列访谈》。
该系列旨在通过深度对话,聚焦
AI
技术背后的资本力量,揭示投资人如何洞察行业趋势、评估项目价值,并在
AI
浪潮中寻找和培养潜在的独角兽企业。栏目将涵盖投资人的个人故事、投资哲学、以及对未来
AI
发展的预测和展望。第二十四
期对话九合创投创始人王啸。古希腊掌管月桂的神 2025-04-14 09:28:39
出品 | 网易科技《态度AGI》
一切都指向了落地、变现。
“发现一个,我就投一个,把认知变成创始人实现梦想的助力。”
在王啸看来,由ChatGPT引发的AI浪潮不仅仅是技术的进化,更是商业模式的深刻重塑。
他强调PMF(产品市场匹配度)的达成。
他认为,今天的AI创业者应该是”生而全球化“的一批人。
总而言之,王啸的视野,不止于大模型能做什么,而是“如何落地”以及“如何产生回报”。他认为,AI是结构性机会,全球化是结构性机会。
网易科技:我发现您在2017年的时候就投了OneFlow,当时就认准未来会有大模型了吗?
网易科技:了解到2023年,九合出手投资的项目中,近50%都和AI相关。2024年这个数据有什么变化吗?
网易科技:国内通用模型这一块,九合没投是吗?
网易科技:所以,大厂之外的创业型公司,比如像“AI六小虎”,面临的挑战不会少?
网易科技:聚焦到AI赛道,九合投的都是哪些领域的公司?为什么看好这些领域?
网易科技:在这些领域进行具体投资时,您如何筛选投资标的?
网易科技:会不会担心模型能力的提升,会覆盖现有AI应用类产品的功能?
互联网是流量逻辑,大模型是服务逻辑
网易科技:如果是服务的逻辑,那是否意味着企业对行业和场景的理解需要非常深刻?你怎么能看出这个应用能有更高的天花板?
网易科技:去年到今年,你们在AI方面的投资节奏是怎么样的?
网易科技:为什么?卡在哪里?
网易科技:你现在投的那些应用你觉得达到了吗?
网易科技:您在选择投资团队的时候,有什么标准吗?可以结合您投资的公司。
网易科技:在2024年投的项目中,是什么最终打动了您?
AI创业者应“生而全球化”
网易科技:关注到九合投了一个AI短剧项目(井英科技),现在已经开始盈利了吗?
网易科技:为什么选择面向国外用户,为什么不做国内?
网易科技:很多AI创企,比如MiniMax,Day One就选择了出海的策略,是出于什么考量呢?是因为海外用户的付费习惯更好吗?
网易科技:如果这些AI企业面对的是全球化的市场,那竞争力会在哪?短板呢?
网易科技:您今年思考的比较多的一个问题是什么?
网易科技:对比2023年,您觉得2024年AI投资领域最大的变化是什么?这个变化是机遇还是挑战?
网易科技:明年九合可能会有哪些规划?
网易科技:有没有什么更加确定的事情?
年重磅推出系列对话栏目《态度
专家、企业家、投资人。截至目前,已专访,,王仲远,闫俊杰,等
领域热门人物。为了深入洞察产业变革,跟踪人工智能动态,栏目特别开辟全新系列《态度
——投资人系列访谈》。
该系列旨在通过深度对话,聚焦
技术背后的资本力量,揭示投资人如何洞察行业趋势、评估项目价值,并在
浪潮中寻找和培养潜在的独角兽企业。栏目将涵盖投资人的个人故事、投资哲学、以及对未来
发展的预测和展望。第二十四
内容声明:1、本站收录的内容来源于大数据收集,版权归原网站所有!
2、本站收录的内容若侵害到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处理!
3、本站不接受违规信息,如您发现违规内容,请联系我们进行清除处理!
4、本文地址:https://www.717b.com/zuixinwz/112.html,复制请保留版权链接!
GSMA大中华区总裁斯寒:中国已成为5G时代引领者,斯寒,区总裁,引领者,运营商,中国电信
互联网资讯 2025-04-18 20:20:57
陶大程教授:AI是人性的一种映射,是人类“反思”的机会,陶大程,人工智能,量子计算,深度学习,机器学习,教授
互联网资讯 2025-04-18 20:20:06
智见丨专访周鸿祎:头部公司才做大模型大部分人得专注场景,周鸿祎,人工智能,微软,大数据,史蒂夫·乔布斯,深度学习
互联网资讯 2025-04-18 20:19:49
智见|专访智谱AICEO张鹏:国产ChatGPT的春天来了吗?,张鹏,chatgpt,人工智能,马斯克,ai,大模型
互联网资讯 2025-04-18 20:19:43
智见|林咏华:基础大模型是AI中的“CPU”,林咏华,大模型,智源,top,算法,ai
互联网资讯 2025-04-18 20:19:33
侯秀峰:SpaceX星舰发射必将深刻影响中国商业航天赛道模式,侯秀峰,商业航天,spacex,航天,航天器,航天公司
互联网资讯 2025-04-18 20:18:41
吕子平:卫星互联网永远是地面互联网的延伸和补充,卫星,吕子平,互联网,高轨,卫星通信,通信
互联网资讯 2025-04-18 20:18:37
专访中国首批航天员李庆龙:马斯克是非常伟大的企业家、发明家,马斯克,航天员,航天,李庆龙,飞船,spacex
互联网资讯 2025-04-18 20:18:34
努比亚Z50体验:二代新8系旗舰卖到2999元惊喜不止是便宜,努比亚,手机,相机,曲面屏,样张
互联网资讯 2025-04-18 20:12:51
千元档iQOOZ7真机赏析:内置5000mAh电池,还有120W快充,电池,手机,mah,iqoo,长续航,像素
互联网资讯 2025-04-18 20:12:20
一文看懂三星折叠屏新品发布会:多款新机持续轻薄化约7146元起售,三星,三星galaxy,保护壳,s-pen,像素
互联网资讯 2025-04-18 20:08:12
易评机:相比火爆的iPhone15,苹果环保追求更值得尊敬,iphone,苹果,新款iphone,蒂姆·库克,ios
互联网资讯 2025-04-18 20:07:49
大疆OsmoPocket3体验:手持云台相机中的「绝对顶流」,pocket,手机,云台,大疆,相机,OsmoPocket3
互联网资讯 2025-04-18 20:07:33
OPPOWatchX千帆蔚蓝轻体验:圆形表盘功能丰富,oppo,手机,watch,表盘,手表,腕表
互联网资讯 2025-04-18 20:06:38
朱邦芬院士:盲从领导、迷信权威,阻碍中国出现杨振宁这样的大师,杨振宁,朱邦芬,黄昆,院士,教授,费米
互联网资讯 2025-04-18 20:05:03
2002诺奖得主:现在很多科学家更愿意去中国和欧洲,中国,科学,美国,诺贝尔化学奖,英国
互联网资讯 2025-04-18 20:04:55
专访国家最高科技奖得主侯云德九旬依然和疫情斗争随时扑灭火山,传染病,侯云德,中国,疫苗,艾滋病,病毒性肝炎
互联网资讯 2025-04-18 20:04:39
【独家专访】李景虹院士等联名上书:国家应立法禁止食用野生动物,李景虹,野生动物,动物,院士
互联网资讯 2025-04-18 20:03:41
董家鸿院士:我们的新冠肺炎智能诊断系统无偿给美国,董家鸿,传染病,医院,大医院,分诊
互联网资讯 2025-04-18 20:03:31
何祚庥院士:希望杨振宁李政道有生之年能化解恩怨,杨振宁,何祚庥,李政道,院士,邓稼先,物理学家
最新资讯 2025-04-18 20:02:20
黄学东院士:ChatGPT虽然厉害但不可能取代人类,黄学东,微软,人工智能,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院士
最新资讯 2025-04-18 20:01:49
观察|人形机器人在“井喷前夜”?持不同看法的人吵起来了,机器人,人工智能,智能机器人,人形,机械,工业机器人
最新资讯 2025-04-18 20:01:07
对话朱萧木:罗永浩秘密搞AI时,我为何卖起了“智商税”保健品?,罗永浩,朱萧木,保健品,锤子科技,智商
最新资讯 2025-04-18 19:59:32
微信淘宝京东的“赛博送礼”,没能复现“红包大战”名场面,红包,微信,淘宝,支付宝,京东,礼券
最新资讯 2025-04-18 19:58:27
李斌回应“好人论”:过去十年,我让二十多个VP走人了,李斌,蔚来,秦力洪,特斯拉,卖车,智能驾驶
最新资讯 2025-04-18 19:57:39
美众议院部分引用OpenAI说辞,指责DeepSeek"严重威胁"国家安全,openai,deepseek,国家安全,唐纳德·特朗普,美国政府,英伟达
最新资讯 2025-04-18 19:55: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