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良院士:初步研究发现中药活性化合物能抑制新冠病毒|中西医

文章ID:203时间:2025-04-18人气:

刘良 中医药 中医 中药 中西医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刘良院士初步研究发现中药活性化合物能抑制新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出品|网易科技《科学大师》栏目

“就像2003年非典型肺炎过后出现SARS后综合症一样,我相信,这次新冠肺炎过后,也会出现新冠肺炎后综合症,就是大量病人出院后,需要进一步得到身体和心理双重的康复治疗,摆脱后遗症阴影。我们要好好研究这个问题,怎么样让他们能够尽快回到生活正轨上,回归国家建设生力军的行列。”

2003年SARS期间,刘良在香港参与对患者的康复治疗,据他讲,他们面对的SARS病人后遗症,是由于使用激素治疗的副作用,出现了股骨头缺血和坏死,另有患者出现气阴两虚和抑郁等问题。在香港SARS高峰期,刘良努力向特区政府医管局进言,主张应让中医药上阵参与救治工作,到了后期,他们才如愿介入,针对患者的康复需要,提供中医药服务。刘良当时的身份,是香港浸会大学中医药学院院长。

2011年7月至今,刘良先后出任澳门当地规模最大的综合型大学澳门科技大学的副校长、校长,并兼任由国家科技部批准设于澳门科技大学的中药质量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2019年冬,刘良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成为澳门特区第一位中国工程院院士。

细胞、靶位、分子、信号通路、微生态……这样一些现代医学语言也出现在刘良的中医临床科研中。刘良是一位结合医学家,通俗来讲,他一直致力于应用现代科研手段来研究、阐明、挖掘传统中医药的科学机制和内涵,在中医药治疗作用机理、中药质量控制和安全用药、中成药研发等方面均有突破性成果。

他也是中医药现代化、标准化和国际化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之一。本职之外,还担任了世界卫生组织传统医学项目顾问和专家组主席、国际标准化组织中医药ISO/TC249技术委员会第一工作组主席等职,主持制定传统医学发展的纲领性文件《西太平洋区域传统医学战略》(2011-2020),以及统筹中药国际标准的制定。

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之初,作为内地出生、身在澳门的院士,刘良用“心急如焚”四个字来形容他的关切和忧心。他通过中国工程院先后四次提出建议,努力推动中西医结合救治患者,以及安全用药、药物研发、中医药科研攻关等工作。

“特别是目前缺乏特效药的情况下,采用中药复方治疗,是一种可选择的重要方法,我建议将服用中药复方汤剂纳入到常规治疗中。所谓“常规治疗”,就是对所有患者(包括不同的病情阶段)进行全覆盖和全过程治疗。”

在专访中,刘良把这一次中医药实现全面介入称之为上了“主战场”。根据官方信息,在本次疫情中,全国大部分地区中医药的治疗参与率达到90%,湖北省为75%(据2月14日湖北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挥部新闻发布会披露)。

除了向上建言,刘良还担任了广东省珠海市新冠肺炎中医救治专家组顾问,同时,他的团队也在加紧进行药物筛选,他主持的国家重点实验室正牵头进行治疗新冠肺炎已上市老药筛选研究的首个粵澳合作项目,钟南山院士团队也是这个研究项目的参与方之一。

以下是本次独家专访内容:

新冠肺炎疫情全过程

《科学大师》:为什么说在缺乏特效药的情况下,中医药的全面介入抗疫是不可或缺的?

刘良:面对这种突发传染病疫情,研发出新药和疫苗均需要一定的时间。远水难救近火,病人又不能拖延等待。在这种情况下,需要利用中医治疗瘟疫的现成经验。我们有一批学术精湛的中医临床专家(特别是老一辈温病学专家),他们拥有丰富的临床经验,能够对新冠肺炎进行准确的辨证论治而获得疗效。在历史上,用中医药治疗疫病,也有很多文献记载,古代没有西医,都是中医一直在主战场上,积累的临床经验和有效方药,均可借鉴采用。

中医药能发挥疗效,不一定是直接抑制或杀灭病毒,而是通过保护人体组织器官、增强机体抗病毒和抗免疫损伤能力等多方面的整合作用而实现的。我相信,尽管新冠肺炎是新发传染病,中药复方的某些化学成分能够作用于疾病的某些病理环节和分子靶点,而产生治疗作用,这一点将会在以后的研究中被证实。

对于新冠肺炎的治疗,我提出要建立中医药救治的“全覆盖”和“全过程”的临床用药和质量保障体系,包括对新冠肺炎的轻型、普通型、再到重症和危重症型病人的全过程进行干预。中医专家能够在辨证论治理论的指导下,根据新冠肺炎患者不同阶段的病情特点和证候,确定相应的治疗原则与方药而治之,故中医药在不同阶段都能派上用场。需要强调的是:中医药一定要早期介入,并且越早越好,这样才能阻止病情往重症发展。

将中医药纳入常规治疗方案,也可配合西医的支持疗法和激素等药物治疗,发挥中西医结合的协同效应,并可减低激素的副作用(当年治疗非典就有这方面的经验)。

新冠肺炎患者出院后,中医药还可以发挥很重要的作用。虽然这些病人达到了出院标准,但是根据我们的经验,出院后还会出现气阴两虚等中医证候,以及机体免疫损伤后的机能重建和肺纤维化等问题,亦未能解决。在这样的康复阶段,中医药是不可或缺的。我们研究团队的初步研究,发现某些中药能够显著减轻肺纤维化动物模型的病理程度。

会有越来越多的科学证据

证明中医药的效果

《科学大师》:不少人希望能够看到中医药介入后的临床证据,认为没有这个就很让人怀疑,不愿意相信中医药有效。

刘良:强调需要临床试验证据,从研究来讲,我完全赞同,我自己也是这么做的。但中医药长期以来形成的传统临床治疗案例,也是一种证据。许多前线中医药专家采用中医药或中西医结合方法救治患者,已获得客观疗效,更是直接的临床证据。

在紧急抗疫并且没有特效药物的情况下,我们不能等待通过中药随机双盲对照临床试验(RCT)之后,才考虑是否使用中医药,而是要在保障用药安全的前提下,根据中医药的传统经验和辨证论治方法救治患者。中医药的临床应用,尽管没有全部按照现代循证医学的方法进行 RCT研究,但这并不意味着没有疗效或者没有临床证据。中医药治疗的科学原理还没有完全被阐释,或者还未能用现代科学数据和语言加以表达,这并不等于它就是不科学。

我还想举一个很通俗的例子,广东人喝凉茶,这里面有三个科学问题没有解决。一个,广东人为什么要喝凉茶?因为要去火。但这个“火”的分子病理机制是什么,用科学数据怎么表达?不清楚。但“上火”是许多人都能感受到的一个客观事实。再一个,这个凉茶里面含有什么化学成分,也不清楚。这个不清楚的凉茶喝进去,把这个不清楚的“火”给降了,于是就产生了第三个科学问题:究竟是什么样的化学成分,通过什么样的分子机制把这个“火”给去掉的?也不清楚。

问题是,这一连串的不清楚,不等于喝凉茶就没有道理,或者说是不科学的,因为它实实在在能降火。

确实,这也意味着中医药里面可挖掘的东西太多了,我们基于传统中医药开展自主创新研究还有很大的拓展空间,所以我们对中医药要有一个非常客观、科学的态度

我长期在澳门和香港工作,也是两地的注册中医生。根据港澳地区的执业法律,注册中医生只能应用纯中医方法治疗疾病,而这两个地区还没有把中医药纳入医疗保险体系,病人看中医基本上都是自掏腰包的,我相信在他们心里会有一杆秤,如果没有疗效,是绝对不会服用中药的。

中医药的科学性建基于它可靠的临床疗效上,特别是在历史长河中,治疗种种重大疾病的疗效。传统中医药与现代医学相比,其医学理论体系和防病治病方法具有很多“不同”,中医仍有许多“未知”,但只要中医药治疗是确有疗效并且安全的,必有其内在的科学道理,阐明这些“不同”和“未知”,就有可能带来医学创新和科学发现,甚至产生突破。青蒿素的发现与应用,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科学大师》:这一次新冠肺炎,应该会对中医药临床实践产生进一步的验证和考察吧?

刘良:中医药治疗新冠肺炎的疗效机制,可能是多维的。

一是抑制病毒的复制,或将之杀灭或清除。中药用的是复方,是多种化学成分进行的多维干预,不是点对点的线性干预。我们进行抗病毒药物研发,通常需要针对病毒的多个靶点进行筛选,而中医药的多维干预有利于从多个靶点发现抑制或杀灭病毒的活性化合物。我们自己的实验室通过电子计算机分子对接模拟技术,已发现多种中药活性化合物能够阻止新冠病毒表面刺突糖蛋白受体结合区(receptor-binding domain, RBD)与宿主 ACE2受体的结合,从而保护机体免受侵害。这是一个初步的研究发现,提示很有可能分离提取到具有抗新冠病毒的中药活性成分。

二是中药能增强机体免疫功能而保护宿主免受感染,或者针对机体受感染后发生免疫损伤所出现的一系列病理环节而发挥药效。例如,病毒感染激发机体免疫相关细胞分泌致炎性细胞因子,引发炎症因子风暴,进而攻击肺脏和其他重要脏器等,这在临床上就会出现从轻症到重症各个阶段性的表现。在我们以往的研究中,许多中药(包括治疗新冠肺炎复方中所含的某些中药材)及其活性成分能够显著抑制多种致炎性细胞因子而发挥抗感染和抗风湿作用,包括抑制白细胞介素-6(IL-6)。IL-6是新冠肺炎患者细胞因子风暴的主要成分,IL-6拮抗剂(托珠单抗)已被推荐用于救治重症 IL-6升高患者。据此,抑制 IL-6等细胞因子风暴可能是中药救治而发挥疗效的重要机理。

三是中药复方所含活性成分,能够减少肺泡上皮细胞和炎性细胞分泌,进而减少肺部炎症渗出和痰液阻肺。此外,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或减轻人体感染病毒后的免疫损伤,以及促进机体免疫损伤修复等,均是中医药治疗的作用机理。中药治疗还能减轻机化性肺炎和纤维化形成,进而阻止或减轻肺纤维化。在先前的研究中,有关上述药理作用的研究报道屡见不鲜,这均与中医治疗新冠肺炎的疗效原理有关。

在这一次新冠肺炎疫情中,我们团队做了初步统计,国家级和省级医疗机构发布出来的中药处方逾130个(不含省级以下和个人),其中包含的中药材320多种,进入临床实验的中药处方20多个。我们正在应用大数据技术研究这些处方和药材,尝试挖掘中医药治疗新冠肺炎的共同规律,初步发现某些中药所含的活性成分能作用于病毒蛋白,或作用于疾病病理靶点,这些也是间接证据。

随着疫情缓解,对中医药基础研究的介入越来越多,我相信将会有越来越多的科学证据拿出来。只是还需要一个过程,需要切实加强中医药的科研攻关。

但健康人没必要也吃药

《科学大师》:这次疫情中,正月发生过群体性的上街抢双黄连事件,最近又有个别地方部门强制当地学生服用大锅药,您怎么看这种行为?对于正常人来说,需要也去喝汤药么?

刘良:双黄连以及其他许多中医方剂或成药,均是针对某些患者出现特定的中医“病症”而设的,即是用来治病的。原则上讲,我不主张健康人服用“治病的药方”。中医理论之“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简明扼要地阐释了人体发生疾病的“正邪关系”,尤其注重顾护正气和增强体质,这样才能抵御外邪入侵,但这并不意味着面对严重的传染病疫情无需严格的个人防护。此外,中医药在防治疾病中特别注重“三因制宜”,即在制定中医治疗原则和遣方用药时,必须因时、因地、因人制宜,这样才能收到更好的效果。

解剖、手术等不是西医专利,

其实古代中医早就有了

《科学大师》:在一般人的印象里,中医好像是不像西医那样采用各种器械、手术和实验的,这是不是也给人们的认知带来了影响,认为它不科学和落后?

刘良:单纯站在西医或中医的角度去看待、评判对方,都难免会有偏颇。你认为中医是否科学,或者有没有科学道理,取决于你拿一个什么样的知识体系去衡量。如果你是基于自有的知识与认知作为衡量标准来评判对方,那在方法学上面可能就有问题了,因为中医和西医各自的知识体系、话语表达形态、理论工具和逻辑体系很不一样。

一般不了解中医或者不愿意相信中医的人,说中医没有解剖,做手术就是西医,这实际上是误解。解剖、手术和外科,在古代中医都是有的。早在中医《黄帝内经》就有关于解剖的明确记载:“夫八尺之士,皮肉在此,外可度量切循而得之,其死,可解剖而视之。其脏之坚脆,腑之大小,谷之多少,脉之长短,血之清浊……皆有大数。”

西医传入中国,将英文的 Anatomy 翻译时,采用了中医的“解剖”二字。中医典籍中有一本《难经》,里面记录了一些人体器官,有几钱几两之类的计算,尽管不是十分的准确,但是记录了很多解剖学的知识。这说明中医药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古代解剖相关联。实际上西医传入中国后,很多重要器官名称的中文表达都沿用了中医脏腑的名称,如心肝脾肺肾等。如果我们以西医学“心脏的功能指标”作为尺码和标准,去评价中医学“心的功能描述”是否正确,显然逻辑不合理。

关于外科,大家所知道的三国时的华佗,他做外科手术前会先拿麻沸散给病人喝。研究发现,这个麻沸散里含的主要药材是洋金花(又称曼陀罗花),洋金花的活性成分之一叫做东莨菪碱,能抑制大脑皮层,对呼吸中枢具兴奋作用,还能扩张毛细血管、改善微循环及抗晕船晕车等。关于中医的手术器械,至少现存着明代使用的器械,与当今西医使用的也很接近。

中医和西医,都是人类的宝贵财富,二者均起源于人们对健康的追求和防病治病点滴经验的积累,只是由于各自的医学理论、说理工具、发展方式和重点有别,进而形成了各自的学科特色与优势。在当今时代,手术和外科已经发展成为西医的优势,但不等于做手术就和中医无关。

有关中医的实验研究,至少在明朝就已有动物实验的萌芽。随着西医实验医学在中国的蓬勃发展,中医也将实验方法引入现代研究之中,进而形成了中医实验医学的新学科,如实验方剂学、实验针灸学等。临床研究与实验研究并驾齐驱,可为发展传统中医药学提供新动力。

中医药要用开放的胸怀

在时代夹缝中实现进一步发展

《科学大师》:您的主张是说中医药的传统经验不能丢,要对它进行挖掘,这个话怎么理解?

刘良:我经常讲屠呦呦教授(诺贝尔奖获得者、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员)研究青蒿素的例子。青蒿素是葛洪(东晋人)记载在《肘后备急方》里的治疟疾方法,“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中药原本都是煎煮服用,但在高温煎煮之后,会把药里的部分活性成分破坏。屠呦呦教授从上述古籍记载得到启发,原来青蒿是不能煎煮的,他们就采用了低温的提取方法,从而获得了青蒿素。但从青蒿中得到青蒿素后,科学家们采用现代科学技术的方法进行分子结构修饰,得到了新的衍生物-双氢青蒿素,它的抗疟疾活性和疗效,比原来的青蒿素更好。

这个例子说明:我们的传统经验不可丢。如果把青蒿治疗疟疾这个传统经验丢掉了,没有根据葛洪的记载而启发,就拿不到青蒿素。而拿到了青蒿素,如果不用现代的科技手段进行分子结构修饰,也就得不到活性更强的双氢青蒿素。这是基于传统中医经验发展现代创新医药的典范。我们要用非常客观的、实事求是的、开明和开放的态度去对待我们自已民族的传统医药,包括传统经验、诊疗方法和医学思想等,切实做好守正传承和守正创新。

中医药的传承和发展,确实很不容易,它面临着现代医学和现代科学技术的双重挤压,是在夹缝中向前发展的。现代医学发展非常快,对于很多疾病的问题、基因的问题、蛋白的问题,现代科学技术都能把它讲得很精细,所以在中医药的传承创新发展中,我们要有坚韧的毅力,同时拥有开放的胸怀,大胆地拥抱和吸纳其他多学科的先进技术与方法来发展自己。

已经进入了一个蓬勃期

《科学大师》:提倡中西医结合,您觉得行得通么?

刘良:从我们国家的学科分类上,中医是一级学科,西医也是一级学科,同时中西医结合也是独立的一级学科,均需不断地发展和进步。

中医讲阴阳五行、讲辨证论治,西医讲细胞定位、分子诊断等,这属于两个不同的医学理论体系。中西医结合,作为治疗疾病的方法和手段,这肯定是好的,因为中医和西医可以相互学习、相互借鉴、取长补短。而在学科发展上,需要一个过程,即由理解到合作再到协作,然后实现中医和西医在学科及理论层面的逐步结合,这需要我们坚持不懈地努力。

在医学界,事实上已有不少这方面的成功实践。

我本人之前在香港浸会大学工作。2006年,受惠于一位长者的捐助,我们跟香港伊丽莎白医院(香港特区著名的公立西医院之一)合作,建立了一个“陈汉贤伉俪中西医合作诊疗中心”。当时在香港,很多人一下子很难从学术上认可中西医结合的提法,因为香港的医学植根于西方的思想和模式,所以我们不得不将“结合”改成了“合作”。尽管是“合作”,在那时也是非常艰难地走出了第一步。之后在香港就出现了中西医一起会诊、治疗、探讨交流学术的局面。

主管公立医院的香港医院管理局每年举办一个学术年会,请两位嘉宾演讲。2006年就请我去做主旨演讲。当时我感觉蛮吃惊的,怎么请我一个中医对西医作演讲?我演讲的主题是中西医结合治疗关节炎。我在演讲的结尾中说:在座各位都是香港医学界的骨干,都是很有名的医生,我们中医和西医现在需要携起手来,共同去建造一座桥,一座中西医合作之桥。在这座桥上,你走得过去,我也走得过去。这座桥为谁而建?为我们的病人而建,因为我们所服务的患者需要西医,也需要中医。当时我记得全场鼓掌。

中医是世界现存的最大传统医学体系,它承载着中华民族的伟大智慧与文明;西医是世界性主流医学,也是世界大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我相信,在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新时代,中医与西医若能携手并进,从最紧密合作到学术理论的逐步结合与创新,可望形成我国医疗保健服务体系的最鲜明特色和强大优势,也有可能形成新的中西医结合理论体系,并以此贡献于全人类。

《科学大师》:您觉得就现实情况而言,中医药发展的前景是看好还是看衰?

随着医学目的与朝向的转变,以及中国和世界人口年龄谱和疾病谱的变化,中医药在医疗保健中的价值和地位将会更加凸显,特别是防治老年性、代谢性、退行性、自身免疫性疾病等。

中医药迎来了很好的历史性发展机遇,正在进入蓬勃期。近些年来,国家把继承好、发展好、利用好中医药这一宝贵财富作为国家战略予以支持,这是前所未有的。早在2016年出台了《中医药法》,更于2019年召开了全国中医药大会,同时颁布《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等等。我看到也很兴奋,澳门和香港当前还没有中西医并重的政策,希望有一天在澳门和香港也能够有中西医并重的推动政策。

我们一定要有话语权

《科学大师》:您是世界卫生组织传统医学项目顾问和专家组主席,也在国际标准化组织等国际组织担任职务,站在国际层面看,中医药发展的形势怎么样?

刘良:我认为世界卫生组织对传统医学越来越重视。2019年颁布的《国际疾病分类第11次修订本》,首次将起源于古代中国且当前在中国、日本、韩国等国家普遍使用的传统医学病证进行了分类,使人们首次能够统计传统医学服务和就医情况,评估其形式、频率、有效性、安全性等,并可与主流医学相对比。

这是很大一件事,等于世界卫生组织认可了中医药作为疾病防治的一个医学体系。当然我们还需要继续努力,争取在国际上得到更广泛的认同,因为这涉及到不同文化背景在医学思想上的碰撞,要得到不同民族、不同文化背景、不同法律体制下的社会和国家认同、接纳中华民族的传统中医药,是一项高难度的工作。

在国际标准化组织层面的工作,也不容易,涉及到传统医学国际标准输出,谁掌握了这个话语权,今后就有利于他们的国际工业贸易。这就需要谈判、沟通和说服。比如中医药 ISO/TC249,围绕要不要用“中医药”这三个字来命名,也是经过好几年谈判努力才获得的。因为有些国家不希望由中医药来打头,他们更希望以东亚医学之类的名称予以命名。

在这些国际组织平台上,我们要牢牢坚守好国家利益,牢牢把握好发展传统医学的主导权和话语权。与此同时,也必须按照国际组织的游戏规则办事,特别是最大限度地听取相关成员国代表的意见和建议,吸纳更多的智慧,取得更多的信任和支持。

我主张将传统中医药融入到世界大科学环境中而发展壮大。在当今时代,不论你是哪个学科,都讲交叉,都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中医药是一个复杂科学体系,其科学内涵只有集成多学科的前沿技术与方法,才能加以研究和阐释,进而获得世界科学界和医药界的广泛理解、认同和接纳。

揭示中药复方治疗新冠肺炎的作用机制,同样也是如此,因为新冠肺炎是突发的新型传染病,发病机制和病理环节十分复杂,而在所应用的中药复方中,必定是复方中多种化学成分通过多途径和多靶点的整合调节作用而产生疗效的。这与应用单一化合物西药相比,阐释其疗效的作用机理更加复杂而困难,为此特别需要应用多学科的先进技术与方法,尤其是大数据分析技术去揭示中医药的治疗机理。

崇文门名医专家组 2025-04-17 10:12:34

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 2025-04-18 19:03:15

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2025-04-18 19:36:37

环球自驾旅行胡哥 2025-04-16 16:28:00

环球自驾旅行胡哥 2025-04-18 16:28:00

出品|网易科技《科学大师》栏目

内容声明:

1、本站收录的内容来源于大数据收集,版权归原网站所有!
2、本站收录的内容若侵害到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处理!
3、本站不接受违规信息,如您发现违规内容,请联系我们进行清除处理!
4、本文地址:https://www.717b.com/hlwzxwz/203.html,复制请保留版权链接!


温馨小提示:在您的网站做上本站友情链接,访问一次即可自动收录并自动排在本站第一位!
随机文章:

小米卢伟冰:Redmi5G满产旗舰揭示手机行业正全面复苏|小米手机|雷军|智能手机

小米卢伟冰:Redmi5G满产旗舰揭示手机行业正全面复苏,卢伟冰,手机行业,小米,小米手机,雷军,智能手机

互联网资讯 2025-04-18 20:20:46

301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凌至培:5G门诊最具推广普及意义|手术

301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凌至培:5G门诊最具推广普及意义,凌至培,手术,外科,医院

互联网资讯 2025-04-18 20:20:42

电气工程专家郑松:工业互联网的本质是数据|现代汽车|自动化

电气工程专家郑松:工业互联网的本质是数据,郑松,互联网,现代汽车,自动化

互联网资讯 2025-04-18 20:20:20

云安全联盟大中华区主席李雨航:数据权属还处于模糊阶段|网络安全|云计算|信息安全

云安全联盟大中华区主席李雨航:数据权属还处于模糊阶段,李雨航,云安全,网络安全,云计算,信息安全

互联网资讯 2025-04-18 20:20:10

中国科学院院士王赤:中国空间科学投入仅NASA的五十分之一,目标是2049年接近|nasa|卫星|引力波|太阳系

中国科学院院士王赤:中国空间科学投入仅NASA的五十分之一,目标是2049年接近,王赤,nasa,卫星,中国科学院院士,引力波,太阳系

互联网资讯 2025-04-18 20:19:06

中国航天史里程碑时刻:神十五出征,6名航天员太空“会师”|飞船|载人飞船|神舟|发射场|长征二号

中国航天史里程碑时刻:神十五出征,6名航天员太空“会师”,航天员,飞船,载人飞船,神舟,发射场,长征二号

互联网资讯 2025-04-18 20:18:44

陈建军:中国商业航天正从战略新兴领域进入高质量产业化阶段|卫星|航天器|航天科技

陈建军:中国商业航天正从战略新兴领域进入高质量产业化阶段,陈建军,商业航天,航天,卫星,航天器,航天科技

互联网资讯 2025-04-18 20:18:35

哪吒汽车是闹海,还是“闹剧”?|aya|低价车|五菱汽车|比亚迪

哪吒汽车是闹海,还是“闹剧”?,哪吒,汽车,aya,低价车,五菱汽车,比亚迪

互联网资讯 2025-04-18 20:17:36

告别2018|各位大佬不祝你一帆风顺祝你乘风破浪|张一鸣|程维|腾讯|李彦宏

告别2018|各位大佬不祝你一帆风顺祝你乘风破浪,张一鸣,刘强东,丁磊,程维,腾讯,李彦宏

互联网资讯 2025-04-18 20:17:23

中国偶像选秀十五年|快男|超女|选秀节目|快女

中国偶像选秀十五年,选秀,快男,超女,选秀节目,李宇春,快女

互联网资讯 2025-04-18 20:17:13

赛·飞天:中国“马斯克”们抢跑商业航天|卫星|火箭发射|发射场|spacex

赛·飞天:中国“马斯克”们抢跑商业航天,马斯克,航天,卫星,火箭发射,发射场,spacex

互联网资讯 2025-04-18 20:17:06

中国AI创业悲喜十年|人工智能|俞志晨|云知声|智能硬件|李开复

中国AI创业悲喜十年,人工智能,俞志晨,云知声,智能硬件,李开复,深度学习

互联网资讯 2025-04-18 20:16:56

薇娅倒下之后,“网红之都”的崩坏和重建|直播间|林依轮|罗永浩|直播电商

薇娅倒下之后,“网红之都”的崩坏和重建,直播间,林依轮,薇娅,罗永浩,直播电商

互联网资讯 2025-04-18 20:16:15

三星S23系列上手:最强2代骁龙8+2亿像素稳坐开年机皇|手机

三星S23系列上手:最强2代骁龙8+2亿像素稳坐开年机皇,三星,像素,骁龙,手机

互联网资讯 2025-04-18 20:12:45

全新华为MateBookD14体验:「超联接笔记本」不止是概念体验全面升级|手机|路由器|显示器|matebook

全新华为MateBookD14体验:「超联接笔记本」不止是概念体验全面升级,笔记本,手机,华为,路由器,显示器,matebook

互联网资讯 2025-04-18 20:12:16

RedmiK60至尊版体验:双芯加持,带来性能体验全面提升|联发科|redmi|引擎|旗舰级|k60

RedmiK60至尊版体验:双芯加持,带来性能体验全面提升,联发科,至尊版,redmi,引擎,旗舰级,k60

互联网资讯 2025-04-18 20:08:04

易评机:相比火爆的iPhone15,苹果环保追求更值得尊敬|iphone|新款iphone|蒂姆·库克|ios

易评机:相比火爆的iPhone15,苹果环保追求更值得尊敬,iphone,苹果,新款iphone,蒂姆·库克,ios

互联网资讯 2025-04-18 20:07:49

郑皆连院士:中国是桥梁大国却非桥梁强国输在了软件上|拱桥|悬索桥|斜拉桥|桥型

郑皆连院士:中国是桥梁大国却非桥梁强国输在了软件上,郑皆连,拱桥,悬索桥,斜拉桥,桥型

互联网资讯 2025-04-18 20:03:15

李国杰院士:脱钩不可怕,中国企业不齐心合力才可怕|中科院计算所|曙光公司|邓稼先

李国杰院士:脱钩不可怕,中国企业不齐心合力才可怕,李国杰,院士,中科院计算所,曙光公司,邓稼先

互联网资讯 2025-04-18 20:02:58

悼念袁隆平:饭碗端在手,世态炎凉不用愁|水稻|海水稻

悼念袁隆平:饭碗端在手,世态炎凉不用愁,袁隆平,水稻,海水稻,杂交稻

互联网资讯 2025-04-18 20:02:41

衣宝廉院士:不安全?全球三万氢能汽车无一爆炸!|燃料|氢燃料|电动汽车|电池

衣宝廉院士:不安全?全球三万氢能汽车无一爆炸!,衣宝廉,氢能,燃料,氢燃料,电动汽车,电池

互联网资讯 2025-04-18 20:02:33

樊代明院士:医学创新很紧迫,当今医学面临极大挑战|内科|西医

樊代明院士:医学创新很紧迫,当今医学面临极大挑战,樊代明,中医,内科,医学,院士,西医

最新资讯 2025-04-18 20:01:39

李彦宏驳大模型泡沫论:文心日调用量15亿智能体全面爆发(附演讲全文)|爱因斯坦

李彦宏驳大模型泡沫论:文心日调用量15亿智能体全面爆发(附演讲全文),李彦宏,智能体,大模型,调用量,爱因斯坦

最新资讯 2025-04-18 20:00:10

对话月之暗面杨植麟:竞争是做正确的事当下最关心“留存”|数学|伽利略|kimi|宇宙|算法

对话月之暗面杨植麟:竞争是做正确的事当下最关心“留存”,杨植麟,数学,伽利略,kimi,宇宙,算法

最新资讯 2025-04-18 20:00:00

24年汽车交付目标冲刺13万台从小米最强Q3报看雷军押注的新未来|卢伟冰|智能手机|小米手机

24年汽车交付目标冲刺13万台从小米最强Q3报看雷军押注的新未来,雷军,小米,卢伟冰,智能手机,小米手机,汽车

最新资讯 2025-04-18 19:59:53

号称最强端侧GPT-4o,面壁李大海的野心是给每个设备装上“端侧大脑”|gpt-4|翻译|模态

号称最强端侧GPT-4o,面壁李大海的野心是给每个设备装上“端侧大脑”,李大海,gpt-4,面壁,翻译,端侧,模态

最新资讯 2025-04-18 19:58:58

情商天花板GPT-4.5代价是涨至30倍|拉斐尔|openai|gpt|智商

情商天花板GPT-4.5代价是涨至30倍,拉斐尔,情商,openai,gpt,智商

最新资讯 2025-04-18 19:58:10

外媒:英伟达也没想到H20被限制出口在华营收或损失超百亿美元|英特尔|特朗普|中国科技公司|人工智能

外媒:英伟达也没想到H20被限制出口在华营收或损失超百亿美元,英伟达,英特尔,特朗普,中国科技公司,人工智能

最新资讯 2025-04-18 19:55:54

AIGC创新社沙龙|一览科技创始人罗江春:AIGC产业“千帆竞渡,百舸争流”|aigc创新社|产业链

AIGC创新社沙龙|一览科技创始人罗江春:AIGC产业“千帆竞渡,百舸争流”,罗江春,aigc创新社,千帆竞,产业链,aigc

最新资讯 2025-04-18 19:55:15

AIGC创新社沙龙|易企秀CEO黄金:AIGC时代大量机会将诞生于应用层|aigc创新社

AIGC创新社沙龙|易企秀CEO黄金:AIGC时代大量机会将诞生于应用层,易企秀,aigc创新社,黄金,应用层,企秀

最新资讯 2025-04-18 19:55:14

气氛热烈金句频出!一文看尽网易科技首期AIGC创新社沙龙|罗江春|杨霞清|姚蕾|aigc|创意设计|传媒行业

气氛热烈金句频出!一文看尽网易科技首期AIGC创新社沙龙,罗江春,杨霞清,姚蕾,aigc,创意设计,传媒行业

最新资讯 2025-04-18 19:55:12

问界M8带头“卷”安全余承东:把钱花到看不见的地方|智能驾驶|特斯拉|上汽

问界M8带头“卷”安全余承东:把钱花到看不见的地方,余承东,华为,看不见的地方,智能驾驶,特斯拉,上汽

最新资讯 2025-04-18 19:53:49

上海车展报道|B站打造沉浸式体验空间全国首台透明车也来了|b站|汽车文化|改装车

上海车展报道|B站打造沉浸式体验空间全国首台透明车也来了,上海车展,车展,b站,汽车文化,改装车

最新资讯 2025-04-18 19:53:42

淘宝海外爆红,全球购物车少不了“中国货”|美国|关税|电商平台

淘宝海外爆红,全球购物车少不了“中国货”,淘宝,美国,关税,中国货,电商平台

最新资讯 2025-04-18 19:53:00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