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ID:421时间:2025-04-18人气: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出品丨 网易科技《逐梦星空》栏目组
“未来可能毁灭地球的人,绝不会是那些到过的人。”中国航天科学家、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吴季在接受网易科技《逐梦星空》栏目采访时曾表示。
千百年来,人类一直希望能够踏上月球,成为人类探索浩渺宇宙的前哨站。阿姆斯特朗走出月球的一小步,实现人类的一大步之后,时隔50年,美国启动“计划”,欲再次登月。
中国时间11月16日,美国宇航局(nasa)执行了推迟多次的阿尔忒弥斯1号发射任务,将史上最强大的之一“太空发射系统”(SLS)运载火箭发射上空,搭载该火箭的“猎户座”测试舱将进行为期40多天的探月试飞工作。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猎户座”飞船并未搭载人员,也不会登陆月球,其主要为了测试飞船飞往月球以及环绕月球、高速返回地球等相关技术,检验“猎户座”飞船返回舱是否能够经受与地球大气层剧烈摩擦产生的热量等等。这一测试至关重要,如果试飞成功,将开启人类重返月球的第一步,2025年将会实施载人登月任务,将首位女宇航员送上月球。
对此,航天专家黄志澄向网易科技表示,美国宇航局通过阿尔忒弥斯计划,积累重返月球的经验之后,其目标其实是去。在美国人心目中,去火星比去月球更重要,去火星是载人航天的未来,也是将人类变成跨星球物种的希望所在。
“中国还没有批准载人航天登陆月球的立项,目前主要还是集中力量建设空间站,在这个基础上再考虑登陆月球。”黄志澄表示,“其实无论是登陆月球还是火星,中国首先面临的是重型火箭的研制,这还需要很长一段时间。”
相比美国重启,大家更关心的是中国的载人登月计划。公开信息显示,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曾明确透露,中国正在研制新一代载人运载火箭和重型运载火箭,这些火箭未来将承担起载人登月、火星探测、木星探测和小行星探测等任务。预计在2030年左右,新一代载人运载火箭可以具备把中国人送上月球的能力。
千亿美元启动登月计划,美国想干啥
1967年7月20日,宇航员阿姆斯特朗踏上月球表面,实现人类历史上首次登月。这一足以载入人类史册的壮举一直备受质疑,有人认为NASA登月计划就是一场彻头彻尾的骗局。
时隔50多年,NASA决定重返月球,启动了“阿尔忒弥斯计划”。“阿尔忒弥斯”是希腊神话中的月亮女神和狩猎女神,是宙斯与勒托之女,与阿波罗是兄妹。美国将重返登月的计划称之为“阿尔忒弥斯计划”的原因不言自明。
与上世纪的阿波罗计划不同,此次登月挑战更大、任务更重、耗资更高。据介绍,“阿耳忒弥斯”计划包括三个部分:建造“门户”、建造前往“门户”的火箭和飞船、建造往返“门户”与月球的着陆舱。
所谓“门户”就是通过SLS火箭建设月球门户,利用月球门户进行资源补给,带领人类探索月球和更远的深空。
此次执行的阿尔忒弥斯1号发射任务只是个前奏,前奏成功之后,美国宇航局将根据此次飞行的情况,再次进行一次载人的绕月飞行,然后才会在2025年实施载人登月任务。NASA表示,届时将会让首位女性宇航员和首位有色人种登上月球。
“通过这些日益复杂的任务,宇航员将学会在深空中生活和工作,开发将第一批人类送上火星的科学和技术。”
如此庞大的任务耗资不少。根据美国公开资料,截至2021年11月15日,美国在“阿尔忒弥斯计划”中已经花费了400亿美元。预计到2025年底,总花费将会达到930亿美元,接近1000亿美元。
也正因为耗资巨大,导致了“阿尔忒弥斯计划”一再搁浅,阿尔忒弥斯1号任务也是经过反复听证、技术论坛等问题之后,延误了数年之久后才得以重启。既然如此艰难,为何美国宇航局仍然坚持重启返月计划?
根据2017年12月11日签署的一项太空政策指令,美国官方的说法是:其目标是,通过NASA与商业和国际合作伙伴一起领导一项“创新和可持续的探索计划,以实现人类在太阳系中的扩张,并将新的知识和机会带回地球”。白宫备忘录上的描述是:“从低地球轨道以外的任务开始,美国将带领人类重返月球,进行长期探索和利用,然后是火星和其他目的地的人类任务。”
说白了就两点:一个是探索月球,寻找月球商业化之路;另一个就是以月球为跳板,实现载人火星任务。
对此,航天专家黄志澄也向网易科技分析道:“美国宇航局通过阿尔忒弥斯计划,积累重返月球的经验之后,其目标其实是去火星。在美国人心目中,去火星比去月球更重要,去火星是载人航天的未来,也是将人类变成跨星球物种的希望所在。”
NASA也曾明确表示,在月球南极建立基地的一个目的是为本世纪30年代登陆火星做准备,尽管目前对火星任务还没有特别清晰的规划。
载人登月竞赛发令枪已响 中国要待何时?
载人登月价值不言自明,很多国家也看重了这一价值,纷纷抛出了登月计划,澳大利亚、加拿大、意大利、日本、卢森堡、阿联酋和英国已经加入“阿尔忒弥斯”计划,并希望能确认开采月球矿产资源的所有权。
随着阿尔忒弥斯1号发射任务的执行,全球载人登月竞赛的发令枪已经打响了。相比美国重启登月计划,大家更关心的是中国的载人登月计划。
公开信息显示,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曾明确透露,中国正在研制新一代载人运载火箭和重型运载火箭,这些火箭未来将承担起载人登月、火星探测、木星探测和小行星探测等任务。预计在2030年左右,新一代载人运载火箭可以具备把中国人送上月球的能力。
今年中国工程院院士吴伟仁透露,探月工程4期将可建起月球科研站的基本型,嫦娥六号、嫦娥七号和八号将会相继执行任务,2030年之前,月球科研站基本型建造计划将会完成。
要实现登月,中国在技术上业已成熟,中国航天科学家、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吴季在2020年接受《南方周末》采访时表示,如果现在启动,十年以后即可实现;体制方面已经开放了商业航天,私营公司可参与国家航天项目。“我们不能慢。”吴季有种紧迫感,“如果最后都是美国人上去,我们还得买美国人的票。”
对于中国载人登月,航天专家黄志澄认为,中国经过30多年的努力,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建成了中国空间站,世界载人航天出现了双空间建造的时代。但对于中国来说,无论是前往月球还是火星,首先面临的就是重型火箭的研制。
“我国的重型火箭的研制还需要一段时间。国家也还没有批准载人月球任务的立项,更没有将载人登陆火星提上日程。目前仍然是集中力量建设空间站,在这个基础上,再考虑登月以及登火。”黄志澄认为。
航天科技集团运载火箭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姜杰曾表示,在未来的五年时间内,中国将进一步推进载人运载火箭和重型运载火箭的研制工作。如果这两款火箭能够研制成功,将大大提高中国在外太空的探索能力,使登陆火星成为可能。
今年3月份,国家航天局副局长吴艳华曾表示,中国已经确定研制长征九号运载火箭。这说明长征九号的关键技术预研制阶段已经基本完成,即将进入正式立项研制阶段。
“除了火箭之外,还有可以重复使用的飞船,中国目前也没有正式立项。这两项因素加起来,可能还需要10年以上的时间。”黄志澄认为。
齐奥尔科夫斯基说,地球是人类的摇篮,人类不能总待在摇篮中。
载人登月,不止于月,人类终究一直向往的还是星辰大海。
知新了了《美国宇航局阿耳特弥斯登月计划(详解):发射、时间表等等》
网易号NASA航天爱好者《NASA最新的登月计划与50年前有何不同》
网易号胖胖探秘《一文读懂美国重返月球的“阿尔忒弥斯计划”》
环球时报《全球载人登月热潮再起 多国推进登陆月球计划》
南方周末《科学家吴季的月球旅行梦》
任汉军财富故事会 2025-04-17 14:26:11
出品丨 网易科技《逐梦星空》栏目组
内容声明:1、本站收录的内容来源于大数据收集,版权归原网站所有!
2、本站收录的内容若侵害到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处理!
3、本站不接受违规信息,如您发现违规内容,请联系我们进行清除处理!
4、本文地址:https://www.717b.com/hlwzxwz/421.html,复制请保留版权链接!
中国工程院院士沈昌祥:网络必须安全可信5G缺安全可信,沈昌祥,中国工程院院士,网络安全,院士,网络安全技术
互联网资讯 2025-04-18 20:20:26
“月宫一号”总设计师刘红:下一步,我们去外太空,刘红,外太空,nasa,火星,网易科技
互联网资讯 2025-04-18 20:19:25
独家专访星际荣耀彭小波:中国商业航天未见终局,彭小波,spacex,火箭发射,火箭,航天
互联网资讯 2025-04-18 20:19:21
创新工场合伙人郎春晖:投后管理成为VC应对变化的第一道防线,郎春晖,合伙人,创投,风投,创新工场,创业者
互联网资讯 2025-04-18 20:17:49
三星S23Ultra体验:长焦能力提升明显定制芯片拉高综合体验,三星,手机,ultra,像素
互联网资讯 2025-04-18 20:12:37
MWC2023见证自主创新国产手机已占半壁江山,MWC,MWC23,OPPO,荣耀,一加
互联网资讯 2025-04-18 20:12:32
TA们选15英寸MacBookAir的三个理由:轻薄、大屏、M2芯片,显示屏,笔记本电脑,芯片,大尺寸
互联网资讯 2025-04-18 20:08:31
荣耀MagicV2拍照体验:折叠屏也可以成为影像旗舰,手机,magic,像素,变焦,样张
互联网资讯 2025-04-18 20:07:54
易评机:相比火爆的iPhone15,苹果环保追求更值得尊敬,iphone,苹果,新款iphone,蒂姆·库克,ios
互联网资讯 2025-04-18 20:07:49
追觅H30洗地机体验:60℃热水正反转自清洁堪称懒人福音,洗地机,吸尘器,滚刷,除菌
互联网资讯 2025-04-18 20:07:28
小米14Ultra钛金属版轻体验:最昂贵的小米手机性能之外质感升级,金属版,小米,手机,小米手机,ultra,中框
互联网资讯 2025-04-18 20:06:47
iQOOPad2Pro轻体验:首发天玑9300+大电池全能平板,手写笔,天玑,pad,大电池,触控笔,平板
互联网资讯 2025-04-18 20:05:34
小米手表S4Sport与小米手环9开箱体验:为运动而生专业与轻量兼得,手环,小米,智能手表,手机,手表,sport
互联网资讯 2025-04-18 20:05:20
朱邦芬院士:盲从领导、迷信权威,阻碍中国出现杨振宁这样的大师,杨振宁,朱邦芬,黄昆,院士,教授,费米
互联网资讯 2025-04-18 20:05:03
汤钊猷院士:人类不断制造癌症再不收敛癌会越治越多,汤钊猷,癌症,肝癌,肺癌,肿瘤,恶性肿瘤
互联网资讯 2025-04-18 20:03:23
陆林院士:我国大多有心理问题的人都耗着不知是病,陆林,新冠肺炎,抑郁症,心理问题,心理疾病
互联网资讯 2025-04-18 20:03:06
支志明院士:把晚期癌症变成慢性病,相信有可能,支志明,癌症,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慢性病
最新资讯 2025-04-18 20:02:30
观察|人形机器人在“井喷前夜”?持不同看法的人吵起来了,机器人,人工智能,智能机器人,人形,机械,工业机器人
最新资讯 2025-04-18 20:01:07
OpenAI奥特曼罕见长文发声:几千天后“超级智能”将至没有人会怀念过去,超级智能,怀念过去,openai,奥特曼,人工智能,ai
最新资讯 2025-04-18 20:00:43
李彦宏驳大模型泡沫论:文心日调用量15亿智能体全面爆发(附演讲全文),李彦宏,智能体,大模型,调用量,爱因斯坦
最新资讯 2025-04-18 20:00:10
黄仁勋对话孙正义:孙正义首次透露曾三次尝试买下英伟达(附对话全文),黄仁勋,安本正义,英伟达,软银,比尔盖茨
最新资讯 2025-04-18 20:00:05
荣耀IPO前管理层“地震”新CEO曾是华为悍将|态度评论,任正非,李健,华为,ipo,赵明
最新资讯 2025-04-18 19:58:50
华为尊界挑战迈巴赫余承东:已经大幅领先|态度分析,迈巴赫,余承东,华为,劳斯莱斯,奇瑞汽车
最新资讯 2025-04-18 19:58:23
受美AI芯片出口管制影响AMD要计提8亿美元减值费用,amd,芯片,英伟达,英特尔,图形处理器
最新资讯 2025-04-18 19:55:54
美媒:美政府限制H20出口妄图扼杀中国AI发展,英伟达,黄仁勋,amd,中国,人工智能,特朗普
最新资讯 2025-04-18 19:53:49
外媒:为保搜索业务,谷歌加入AI高校市场竞争队伍,谷歌,播客,云存储,搜索业务,知名企业,网络浏览器
最新资讯 2025-04-18 19:53:29
ControlNet作者再封神!6GB显存直出「兔八哥」动画,开源一夜获2k+星,gb,漂移,动画,兔八哥
最新资讯 2025-04-18 19:53:08
深视频|中国电商APP“霸榜”美国应用商店“泼天流量”折射民众真实心声,美国,英国,特朗普,app,卡罗琳,中国电商,应用商店,礼物功能
最新资讯 2025-04-18 19:5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