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编辑、探月、斗癌症…十位顶级科学家披露的东西你知多少

文章ID:226时间:2025-04-18人气:

科学

微信扫码二维码

基因编辑探月斗癌症…十位顶级科学家披露的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2018年,一个很“重”的年份。

这是北京奥运会结束后的第十年,是互联网进入中国的第二十年,也是中国改革开放的第四十年。

时间回拔到1978年,正是百废待兴的年景,在经历近一年的筹备之后,全国大会在北京隆重召开,时任中国科学院首任院长郭沫若老先生满怀激情地呼喊:科学的“春天”来了。

改革开放,让中国与世界接轨,也让中国的科技事业获得新生。

古希腊哲学家普罗泰戈拉有言:人是万物的尺度,借用这句话到科技领域,也可以说,科学家也是一种丈量尺度。

四十年间,中国科学家首次有人拿到了诺贝尔奖,很多在国外出类拔萃的科学家或回游,或频繁在中外穿梭,来来去去,科学交流的窗口不断打开,而本土科学家群体,力量也在增长。有数据说,到2017年,中国研发人员总量已超过600万,连续5年稳居世界第一位,而在1991年,这个数字不足百万。以中国的两院院士队伍来看,总数达到了1647人(不含外籍院士),每年正以上百位名额递增,除此之外,杰青、优青等国家高层次人才的队伍,也在不断扩大。

科学研究,是象牙塔里的工作,是技术、是符号、是公式、是理论和模型,但科学家,并不是平面体的存在,是人,是生灵,是血肉丰满有思想有灵魂的群体,他们的研究和思考,最终依然要回归到现实空间,落点到具体层面。

事实上,没有一项科学工作,没有一位科学家致力的方向,不是为人类社会的福祉进步服务的。

所以,探求科技进步,讲论自主创新,拉近公众与科研的距离,还是让我们回归到人身上,回归到一个个科学家身上。

这,也是网易科技本次重磅推出全新系列策划——《科学大师》的一点用意。

第一季,我们为大家呈现了十位顶级科学家的声音,畅谈他们的科学愿景,分享他们的科学智慧。不久之后,还有更多重量级的科学家会在我们的平台上露面发声。

第一季这十位科学家,有经常来中国交流访问、见证中国科学事业脉动的诺贝尔奖得主,有华人血统或者本身就是华人一员的享誉世界的杰出医学家、工程科学家,也有长期立足本土、不断释放着自主创新能力的神经生物学家,航天科学家,分子病毒学家和昆虫学家,每一位,都称得上是所处领域的代表人物,或者拔尖人物,阵营不可谓不豪华。

下面,就让我们提纲挈领地了解一下,这些科学大神都吐出了一些什么样的精髓智见吧。

一,第一期探月工程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院士登场,详细讲解嫦娥四号探月及中国的太空计划

12月8日凌晨,嫦娥四号探测器搭乘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顺利上天,它的闪光灯将首次照亮月球的黑暗面,此前从来没有航天器在那里软着陆过。

110小时后,到达月球附近的嫦娥四号,接到航天飞行控制中心的指令,在距月面129公里处成功实施7500牛发动机点火。约5分钟后,发动机正常关机。根据实时遥测数据,嫦娥四号探测器顺利进入近月点约100公里的环月轨道,近月制动成功。

在整个探月项目中,出生于1935年的欧阳自远院士引人注目,他是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中国月球探测工程领导小组高级顾问、首任月球应用科学首席科学家,也是中国天体化学领域的开创者。中国的探月工程之能启动,早期就有他在出力推动。

这颗名为“鹊桥”的中继星早在2018年5月21号就已发射升空,它不仅可以跟地球联系,还可以跟月球上面的着陆器和月球车联系,地球上的工作人员就可以知道探测器落到月球背面的情况。

本次中继星的发射,也是中国在国际上首次实现地球与月球背面之间的测控和数传中继通信。

对于接下来的探月工作,欧阳自远说,中国计划明年发射嫦娥五号,首次实现地外天体自动采样返回,返回难度很高,但技术瓶颈已经解决。老先生还透露,返回舱的名字他们都取好了,昵称叫——小飞。

欧阳自远预计,嫦娥五号到时候大概要采样2公斤到3公斤的样品,供全国的科学家来进行研究。

在走向火星、改造火星之前,探月可以称得上是先导行动,是必须的太空探索阶段。

近期的规划,就是要先利用月球。

欧阳自远说,从嫦娥一号到嫦娥五号,中国将实现既可以去月球,也可以安全着陆月面,还可以安全返回地球的壮举, “将来我们要在月面建立固定的月球科学探测基地。”

这一出人意料的消息披露,在科学界和舆论界激起轩然大波。

“潘多拉魔盒已经打开,应该在不可挽回前关上它。”

曹先生呼吁,科学界、法律界和社会层面应该一起来把握其中的尺度,防止一些意想不到的后果出现。

三,国家传染病防控重大专项技术总师侯云德院士:长春长生事件是个案,大多数疫苗是安全的

资料显示,中国是全球最大的人用疫苗生产国,主管部门每年批签发疫苗5亿-10亿瓶(支),全球排名第一。

与此同时,疫苗生产和销售等环节也时有问题发生,今年中国爆出的长春长生假疫苗案,举国哗然。

这引起了监管层面的警惕。

最新的消息称,疫苗管理法草案已经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主管部门负责人公开透露,草案将预防重大疾病疫苗的研制、生产和储备纳入国家战略,为体现最严格监管,草案提出,国家对疫苗生产实行严于一般药品生产的准入制度。

至于公众比较关注的疫苗质量问题,侯云德是这么讲的:

应该讲大多数疫苗是安全的,生产环节我们国家有专门管理机构,是要经过检验的,不批准你不能用。操作环节上有好几层,中央有中央的,地方有地方的,只要疫苗出来,用到人群身上之前,各种安全试验都做过,由国家批准了,才能(临床)实施,有一个管理疫苗生产和接种的过程。这种机构都存在的,没有问题的。

像长春长生这样的事件,怎么样能够避免?侯云德认为,长春长生这个事情是个个案,他相信是能解决的,他的观点是,不能因噎废食。

“疫苗,不能因为长春这个出了问题,好多人就打问号了,不应当打问号。总的来讲,控制传染病,主要靠 疫苗,大部分疫苗是安全的,不安全国家不会批的。”

身为国家“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防治”科技重大专项技术总师,侯云德握有发言权。

唯一可行的办法是减少传染源。

侯云德介绍,因为传染病的发展主要是三个环节:一个是传染源,一个是传播途径,一个是易感人群。三者只要控制住一环,传染病疫情就能得到遏制。

他提出的应对策略就是:早期诊断、早期隔离。

四,林本坚院士拿走100万美金奖励,凭什么?

7月12日,中兴事件,终于有了结局。

美国商务部宣布,已取消近三个月来禁止供应商与中兴商业往来的禁令,其将能恢复运营。但回顾中兴事件不难发现,这是一代中国“缺芯”企业夹缝生存的缩影。

11月,林本坚来到北京,作为未来科学大奖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奖的唯一得主,拿走了100万美元奖金,相比之下,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只从与人分享的奖项中拿到三十多美元。

林本坚独得大奖,是因为他在全球芯片技术上的引领性和原创性科研工作。

他既是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台湾“中央研究院”第一位产业界出身的院士、台积电原研发副总经理,更是影响全球半导体产业进程的浸润式光刻技术的发明者及开拓者。

“大概从2006年开始至今,世界上所有的高端芯片-包括咱们人手一部的手机里的核心芯片、人工智能芯片、5G芯片、比特币挖矿芯片,无一不是浸润式光刻科技制造的。说没有浸润式光刻科技就没有IT的今天,毫不夸张。世界上第一个提出这个科技的就是林本坚。” 未来论坛理事会轮值主席陈恂如是介绍道 。

“微影浸润式技术”到底是个什么样的技术?

林本坚描述说,这项技术主要就是将一个集合了各种线、管的电路系统缩到超级小,植到晶片上。缩到多小呢?譬如说,把一根头发剪下来,就是这根头发横截面那么大,“我们现在的科技可以做到放七千个电路在上面,所以这是很奇妙的地方。”

林本坚的工作,就是负责差不多每两年将之缩小30%,“继续把可以成像的东西缩小”。

据媒体报道,林本坚在未来科学大奖之后曾到清华大学演讲,经他披露,光影微刻技术如今发展到一个头发横截面已经可以装下20735个SRAM(一种存储器)单元。

据不完全统计,今天世界上每年超82%的芯片由浸润式微影技术生产,从2002年至今,林本坚以两年一迭代的速度,将摩尔定律向前推进了7代。

五,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王小凡:尽管癌难治,但相信管控癌症的目标一定能实现

2018年10月25日凌晨5点20分,著名节目主持人李咏,在美国因癌症去世,享年50岁。

而在李咏去世半个月前,微软联合创始人保罗·艾伦也因癌症并发症去世,享年56岁。

此外,传奇苹果公司联合创始人乔布斯在2011年因患胰腺癌辞世......

癌症,是牵动人心的话题,也是医学界迄今想要攻克又迟迟攻不下来的难题。

癌症生物学家、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杜克大学终身讲席教授王小凡的研究方向,就是被医学界公认为人类健康“头号杀手”的癌症。

在癌症研究上,他有过不少重要的发现,例如,克隆了在癌症发生和生物发育过程中都具有重要作用的TGF-βIII型和II型受体、发现特定的microRNA分子和分泌蛋白作为TGF-β信号转导的中间载体而影响肿瘤微环境的分子机制等。

他说,因为癌细胞多变,它的基因组不稳定,而且同一肿瘤中不同癌细胞之间存在多种层次的异质性。在治疗上,需要有更为精准的诊断和更为多样的药物选择。此外,癌的潜伏期往往有十到三十年,即使人体中产生了一些癌变的细胞,早期你是感觉不到它,也难以用现有技术手段发现的。

王小凡介绍,为了对付癌魔,科学家的科研目前有两个方向:

第一个方向是癌症免疫治疗,但之前在这个方向的尝试并不成功,让大家都有点失去信心了。现在因为PD-1抗体这种免疫疗法有了新进展,又让大家看到了希望。现在国外也把这种免疫治疗往主流上推。

第二个方向是精确的靶向治疗。简单说就是对特定基因突变的病人来使用专门针对这个特定情况的药物,这样能极大减小副作用和提高有效性。但目前靶向治疗的药物选择仍然很有限,同时因为肿瘤异质性的问题难以解决抗药性的问题。

“整体上讲,虽然癌症治疗方法在过去二十年间有了很大提高,但对于多数癌症病 人我们确实还没有真正治疗的办法。它确实还是最难攻克的疾病。”

不过,王小凡相信,随着人们对癌症生物学的不断深入研究,管控癌症的目标是一定能实现的,只是需要一个很长的时间。

六,抑郁症危害生命神经生物学家段树民院士:神经科学可以让你避免“被精神病”

12月1日,美籍华裔物理学家、美国科学院院士、中科院外籍院士张首晟教授去世,终年55岁。

抑郁症日益困扰着当代社会,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说,在国家的人口比例当中,像抑郁症、精神失常等精神性疾病占比高达到7%。

神经生物学家、中科院院士段树民在张教授去世后发了个微信朋友圈,写了两个字“痛心”,配发了他担任主编的全英文学术刊物《神经科学通报》,上面有一批讲述抗抑郁症疗法的文章。

这类疾病不能治疗吗?

段树民称,精神类疾病在脑子里是找不到明显病灶。过去认为这样的病人脑内没有实体性病变。现在的理解是,这类疾病一定是有物质基础的。这些物质基础可能就是神经网络之间的连接、或者网络功能运行出了问题。

神经生物学是怎样神奇而具有应用价值的一门科学?

段院士说,对于神经网络的解析,可以帮助科学家进一步找到精神类疾病发生的“客观证据”。

“将来有可能我们诊断精神疾病,就有比较客观的物理指标,而不是仅仅通过问卷进行心理分析和测试,或许“被精神病”这种问题就不会发生了,因为我们有客观的指标摆在那里。”段树民表示。

七,大神们说,中国科技发展迅速,但与发达国家仍存在差距

“中国科技进步的非常快速,特别是在生物科学、计算机科学、医药学等方面,这远远超过了世界上其他的国家,像西方国家,甚至亚洲的日本,我对中国的未来也很有信心。”

2011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法国科学院院长、法国生物学家Jules A Hoffmann第一次到中国是在1980年,距离今天已经快40年了,这期间中国科技的发展如此迅速令他印象非常深刻。

中国在某些领域超越了发达国家,具备更进一步发展的潜力,美国国家医学院院长、斯坦福大学医学主任曹文凯也这么认为,他说,因为在科学研究上中国有很好的规划,也投入了很大的资金来做基础研究,通过从基础研究到转化到应用的一个过程,他相信中国一定会成功提升所有研究成果。

1997年诺贝尔奖获得者,英国化学家John E. WalkerJohn E. Walker也说,中国各界都做出承诺来提升中国的科学水平标准,现在已经开始收获红利了,中国一些一流大学和研究机构已经开始出一些成果。

当然,在赞美声中,我们自己还要保持足够的清醒和理智 ,不能飘 飘 然起来。

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生态学家和昆虫学家康乐提醒道:虽然中国每年培养的博士数量在全世界排第一,政府投入的研发经费在世界也排第二位,但是高水平的科研成果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距离。康院士强调,这是中国科技发展过程中必须经历的一个过程。

康乐同时警醒式地提出,中国的科学发展必须立足于自力更生,需要有自主的知识产权,有自主的创新能力,这才能不受制于人。

想要了解大神们更充分的真知灼见,只管在我们打造的这第一季专题中纵情畅读吧。

央视新闻、团结网、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

附十位科技大师采访内容:

内容声明:

1、本站收录的内容来源于大数据收集,版权归原网站所有!
2、本站收录的内容若侵害到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处理!
3、本站不接受违规信息,如您发现违规内容,请联系我们进行清除处理!
4、本文地址:https://www.717b.com/hlwzxwz/226.html,复制请保留版权链接!


温馨小提示:在您的网站做上本站友情链接,访问一次即可自动收录并自动排在本站第一位!
随机文章:

专访九合创投王啸:5G助推产业二次腾飞|云计算|互联网

专访九合创投王啸:5G助推产业二次腾飞,王啸,创投,云计算,互联网,九合

互联网资讯 2025-04-18 20:21:03

王煜全:AI独角兽必须进行业务升级否则必死无疑|云计算|阿里云|人工智能|谷歌

王煜全:AI独角兽必须进行业务升级否则必死无疑,王煜全,独角兽,云计算,阿里云,人工智能,谷歌

互联网资讯 2025-04-18 20:20:48

TD产业联盟副秘书长金毅敦:5G的成功即生态的成功

TD产业联盟副秘书长金毅敦:5G的成功即生态的成功,金毅敦

互联网资讯 2025-04-18 20:20:35

对话张亚勤院士:新基建的商业机会在几十万亿级|人工智能|云计算|通信

对话张亚勤院士:新基建的商业机会在几十万亿级,张亚勤,人工智能,深度学习,云计算,通信

互联网资讯 2025-04-18 20:20:25

对话|百度官宣造车100天后CEO夏一平回应一切|李彦宏|汽车公司|自动驾驶

对话|百度官宣造车100天后CEO夏一平回应一切,夏一平,百度,李彦宏,汽车公司,汽车,自动驾驶

互联网资讯 2025-04-18 20:20:24

陶大程教授:AI是人性的一种映射,是人类“反思”的机会|人工智能|量子计算

陶大程教授:AI是人性的一种映射,是人类“反思”的机会,陶大程,人工智能,量子计算,深度学习,机器学习,教授

互联网资讯 2025-04-18 20:20:06

智见丨海底捞CTO周浩运:数字化转型最大的难点是思维的转变|信息流|cto

智见丨海底捞CTO周浩运:数字化转型最大的难点是思维的转变,周浩运,海底捞,信息流,cto

互联网资讯 2025-04-18 20:19:46

智见丨火山引擎总裁谭待:大模型不会一家独大,未来将是“多云多模型”时代|云计算

智见丨火山引擎总裁谭待:大模型不会一家独大,未来将是“多云多模型”时代,谭待,火山,引擎,大模型,多云,云计算

互联网资讯 2025-04-18 20:19:41

中国人要在太空安家!今天先把大厅送了上去|航天器|航天员|载人飞船|货运飞船|宇航员|航天工程

中国人要在太空安家!今天先把大厅送了上去,航天器,航天员,载人飞船,货运飞船,宇航员,航天工程

互联网资讯 2025-04-18 20:19:27

专访航天女教官王一:我和航天的双向奔赴|航天员|杨利伟|飞船|载人飞船|景海鹏

专访航天女教官王一:我和航天的双向奔赴,航天员,杨利伟,飞船,载人飞船,航天,景海鹏

互联网资讯 2025-04-18 20:18:24

海外疫情下,我为什么不回国?|王磊|周然|郝云|口罩|李天

海外疫情下,我为什么不回国?,王磊,周然,郝云,口罩,李天

互联网资讯 2025-04-18 20:16:34

三大关键词看懂2023年智能小家电发展趋势|厨房家电

三大关键词看懂2023年智能小家电发展趋势,家电,小家电,智能小家电,厨房家电

互联网资讯 2025-04-18 20:12:47

苹果HomePod2评测:没有摆烂,只是更亲民更智能了|音箱|mini|立体声|homepod|wi-fi

苹果HomePod2评测:没有摆烂,只是更亲民更智能了,苹果,音箱,mini,立体声,homepod,wi-fi

互联网资讯 2025-04-18 20:12:43

iQOO11S体验:性能表现强悍,标准版也能有Pro级实力|iqoo|电竞|游戏|手游|亚运会|iqoo11s

iQOO11S体验:性能表现强悍,标准版也能有Pro级实力,iqoo,电竞,游戏,手游,亚运会,iqoo11s

互联网资讯 2025-04-18 20:08:19

荣耀MagicV2拍照体验:折叠屏也可以成为影像旗舰|手机|magic|像素|变焦|样张

荣耀MagicV2拍照体验:折叠屏也可以成为影像旗舰,手机,magic,像素,变焦,样张

互联网资讯 2025-04-18 20:07:54

RedmiK70Pro体验:性能依旧很强,颜值质感全面升级|骁龙8gen3|redmi|旗舰级|redmik70pro

RedmiK70Pro体验:性能依旧很强,颜值质感全面升级,骁龙8gen3,redmi,旗舰级,芯片,redmik70pro

互联网资讯 2025-04-18 20:07:04

中科院院士康乐:必须有能力自主创新,才不会受制于人|蝗虫|害虫|蝗灾|中国|农业

中科院院士康乐:必须有能力自主创新,才不会受制于人,蝗虫,害虫,蝗灾,中国,农业

互联网资讯 2025-04-18 20:04:48

基因编辑、探月、斗癌症…十位顶级科学家披露的东西你知多少

基因编辑、探月、斗癌症…十位顶级科学家披露的东西你知多少,科学

互联网资讯 2025-04-18 20:04:38

陈列平:我们的终极目标是要彻底治愈肿瘤|癌症|细胞|免疫

陈列平:我们的终极目标是要彻底治愈肿瘤,陈列平,肿瘤,癌症,细胞,免疫

互联网资讯 2025-04-18 20:04:13

著名数学家杨乐院士:中国将成为数学强国|陈景润|华罗庚

著名数学家杨乐院士:中国将成为数学强国,杨乐,数学,院士,陈景润,华罗庚

互联网资讯 2025-04-18 20:04:05

刘良院士:初步研究发现中药活性化合物能抑制新冠病毒|中西医

刘良院士:初步研究发现中药活性化合物能抑制新冠病毒,刘良,中医药,中医,中药,中西医

互联网资讯 2025-04-18 20:03:34

汤钊猷院士:人类不断制造癌症再不收敛癌会越治越多|肝癌|肺癌|肿瘤|恶性肿瘤

汤钊猷院士:人类不断制造癌症再不收敛癌会越治越多,汤钊猷,癌症,肝癌,肺癌,肿瘤,恶性肿瘤

互联网资讯 2025-04-18 20:03:23

衣宝廉院士:不安全?全球三万氢能汽车无一爆炸!|燃料|氢燃料|电动汽车|电池

衣宝廉院士:不安全?全球三万氢能汽车无一爆炸!,衣宝廉,氢能,燃料,氢燃料,电动汽车,电池

互联网资讯 2025-04-18 20:02:33

张景安院士:自主创新,才是我们的终极杀手锏|宋健|任正非|创新者

张景安院士:自主创新,才是我们的终极杀手锏,张景安,宋健,任正非,创新者

最新资讯 2025-04-18 20:02:05

樊代明院士:医学创新很紧迫,当今医学面临极大挑战|内科|西医

樊代明院士:医学创新很紧迫,当今医学面临极大挑战,樊代明,中医,内科,医学,院士,西医

最新资讯 2025-04-18 20:01:39

对话宇树创始人兼CEO王兴兴:通用机器人的iPhone时刻还需要3-4年|iphone|机器狗|ai|人形

对话宇树创始人兼CEO王兴兴:通用机器人的iPhone时刻还需要3-4年,机器人,王兴兴,iphone,机器狗,ai,人形

最新资讯 2025-04-18 20:01:10

观察|人形机器人在“井喷前夜”?持不同看法的人吵起来了|人工智能|智能机器人|机械|工业机器人

观察|人形机器人在“井喷前夜”?持不同看法的人吵起来了,机器人,人工智能,智能机器人,人形,机械,工业机器人

最新资讯 2025-04-18 20:01:07

余承东眼中25万内最好的SUV来了,卖一辆亏3万|黑科技|奇瑞汽车|suv|驾控

余承东眼中25万内最好的SUV来了,卖一辆亏3万,余承东,华为,黑科技,奇瑞汽车,suv,驾控

最新资讯 2025-04-18 20:01:05

黄仁勋对话孙正义:孙正义首次透露曾三次尝试买下英伟达(附对话全文)|安本正义|软银|比尔盖茨

黄仁勋对话孙正义:孙正义首次透露曾三次尝试买下英伟达(附对话全文),黄仁勋,安本正义,英伟达,软银,比尔盖茨

最新资讯 2025-04-18 20:00:05

为什么英伟达怒赚350亿美金股价却下跌|黄仁勋|台积电|财季

为什么英伟达怒赚350亿美金股价却下跌,英伟达,黄仁勋,台积电,股价,财季,芯片

最新资讯 2025-04-18 19:59:58

对话WeShop吴海波:让模型的边界逼近行业中最好的商拍状态|weshop

对话WeShop吴海波:让模型的边界逼近行业中最好的商拍状态,吴海波,weshop,商拍

最新资讯 2025-04-18 19:59:37

SpaceX第七次试飞未成功马斯克乐观回应:成功是不确定的,但娱乐有保证!|spacex|飞船|火箭|星舰

SpaceX第七次试飞未成功马斯克乐观回应:成功是不确定的,但娱乐有保证!,马斯克,spacex,飞船,火箭,星舰

最新资讯 2025-04-18 19:58:53

美国启动药品与芯片进口调查,准备单独加征关税?|特朗普

美国启动药品与芯片进口调查,准备单独加征关税?,加征,关税,美国,特朗普,药品

最新资讯 2025-04-18 19:56:01

OpenAI重磅推出o3/o4-mini新模型!能看图思考|openai|人工智能|编程|智能体|python

OpenAI重磅推出o3/o4-mini新模型!能"看图思考",openai,mini,人工智能,编程,智能体,python

最新资讯 2025-04-18 19:53:53

市场监管总局“亮剑”直播电商三只羊、东北雨姐被点名

市场监管总局“亮剑”直播电商三只羊、东北雨姐被点名,直播电商,市场监管总局

最新资讯 2025-04-18 19:53:05

直播电商监管新规将公开征求意见,出重拳净化行业生态|违法|市场监管总局

直播电商监管新规将公开征求意见,出重拳净化行业生态,电商,直播,违法,监管新规,市场监管总局

最新资讯 2025-04-18 19:53:02


TOP